• 文档
  • 控制台
  • 登录
  • 立即注册
    目前不支持用户自主注册,如需注册账号,请联系400-080-1100
数据智能|“中国智能船舶可信数据空间”构建倡议发布!中国电子云报告
2025.10.24

2025年7月27日,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AI赋能海洋——智领深蓝,加速未来船舶跨界融合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在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上海海事局与中国船舶集团的共同指导见证下,由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执行秘书长李路宣读倡议书,中国电子云联合长江航运集团、中国船级社、东海航运保险等12家产业链核心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智能船舶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构建倡议,成为论坛焦点。

作为该方案的核心技术服务方,中国电子云副总裁、数据产品线总经理冯进受邀出席并对方案进行了系统性演讲,致力于为船舶行业破解“数据孤岛”与“信任鸿沟”两大痛点,提供一套船舶行业可落地、可推广的数据要素安全流通利用的“中国方案”。

凝聚行业共识,共筑数据流通新生态。本次论坛凝聚了行业发展的关键共识:在全球产业竞争转向数据要素的时代,各自独立发展已无法应对未来挑战,产业链上下游高度协同是常态。破解船舶行业长期存在的“数据孤岛”与“信任鸿沟”,必须依靠全产业链的协同与智慧,共同构筑一个安全、高效、合规的数据流通新生态。这一共识将驱动基于可信数据空间方案的一个新型数据协作范式形成。产业链上的设计方、船厂、船东、服务商、科研机构及金融单位将不再是孤立的节点,而是数据价值网络中的合作伙伴。大家携手:共同建立协作的规则与秩序。通过对话与合作,行业将共同探索和建立一套通用的数据交互“语言”与行为准则,包括数据的分类分级、安全保障与价值计量等核心规范,为数据在多方之间安全、有序地流动奠定坚实的信任基石。

合力推动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各方将聚焦自主航行、智能运维、绿色航运等核心业务领域,打破壁垒,以真实需求为牵引,共同创造和打磨能够解决实际痛点的解决方案。这将打通从设计、制造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数据链,让数据真正成为驱动研发、优化管理、降低成本的宝贵燃料。

携手擘画产业升级的宏伟蓝图。通过持续的协作与实践,最终目标是形成一套覆盖船舶全生命周期的共享体系,沉淀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船舶数据治理“中国方案”。这不仅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推动我国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技术驱动信任,解码船舶可信数据空间“中国方案”。面对船舶行业数据要素蓝图,如何从技术层面变为现实?冯进对“中国智能船舶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方案进行了深入报告。

报告深刻剖析当前船舶行业在数据协同方面面临的供给、信任、流通等“五大挑战”。例如,宝贵的船舶能效与工况数据,因担心泄露或滥用而不敢共享,导致新船型研发无法充分借鉴真实运行经验;而在保险定损等业务中,数据分散在船东、设备商和气象服务方,难以整合,导致定损过程过长且定损结果争议频发。

为从根本上破解信任难题,中国电子云提出的方案核心是“技术信任”。该方案着重介绍了其技术实现路径:通过部署在各参与方本地的“接入连接器”与云端“可信数据空间服务平台”共同构建一个分布式架构,确保 “数据不出域”,即原始数据始终保留在数据提供方本地,保障数据主体权属。平台融合数据沙箱、隐私计算、数据使用控制等技术,通过数字合约对数据的一切使用行为进行严格定义和管控,最终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用可计量”的安全范式。可信空间中不仅能联通产业链数据,未来还计划通过中国电子云数据港引入如遥感卫星、海洋气象等全国性的高价值数据资源,与行业数据融合,创造更大价值。

这一可信技术底座,为催生高价值数据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有了海量、多维、可信的数据“燃料”,自主航行算法的研发与迭代、智能运维中的故障精准预测都将成为可能;同时,基于可信的碳排数据开发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也能有效激励行业向低碳转型。

冯进最后强调,中国电子云的愿景是与行业伙伴共同沉淀和形成一套包含技术架构、治理规范、运营模式和商业闭环在内的完整“船舶数据中国方案”。它不仅将助力中国船舶工业掌握数据要素主动权,其所建立的跨主体数据协同范式,未来更可为航空、能源、高端制造等战略性产业提供宝贵借鉴。中国电子云有信心、有能力与业界同仁一道,将蓝图变为现实,共同筑牢中国船舶工业的数字基石。

通讯员|汤琦

审   核 |中国电子云华东区域、数据产品线

发   布 | 中国电子云市场部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